張新建與村民依依惜別。 記者 徐子淵 羅亞妮 攝
1月16日上午,凜冽寒風中,仙居縣溪港鄉金竹溪村村民呂堅強握著嗩吶,和村腰鼓隊員一起早早聚在了村口,等著送別調任他地的村農村指導員兼駐村第一書記張新建。
張新建是臺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副調研員。2011年到金竹溪村以來,他已連續4次被當地村民寫請愿書、按紅指印挽留。正是這7年,在他的全身心投入下,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,蛻變成遠近聞名的省美麗宜居示范村。
當三四十位村民自發聚到村口準備“送別儀式”時,張新建卻在呂牡丹老人家中脫不了身。“你走了,反正也不回來了,就不用來看我了。”得知張新建因工作需要調任別的村,老人鬧起了情緒。張新建特意來寬慰老人:“以后我會經常回村看您,繼續給您做飯吃。”
“一定要多回來看我!”依依不舍之下,呂牡丹放開了張新建的衣袖。村黨支部書記呂金玉見狀,趕忙拉著張新建去村口。路上,張新建又叮囑村干部呂虎木:“栗樹坑自然村的移民工作現在到了關鍵時刻。后續安置,你們千萬要用心做好,有什么問題盡管找我,要盡快讓村民住上新房!”
在熱鬧的鑼鼓聲中,張新建和告別的村民一一擁抱。85歲的呂小龍緊緊拉住張新建的手說:“老張啊,你可要記得回來看我們啊!”老人邊說,邊止不住地流淚。“您放心,人走心不走,有啥事兒你都可以來找我商量。”張新建用手不停地為老人拭去眼淚。
村干部呂寬炤告訴記者,張新建先后為村里爭取到精品村創建等項目資金2200余萬元。僅2018年,他就為村里引進了高端民宿、親子樂園、游客接待中心3個項目,總投資3000萬元。“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來開農家樂、民宿了。”呂寬炤說。
面對村民的不舍,張新建也紅了眼眶。他鄭重地向村民鞠了三躬:“村子能發展起來,是全村人一起努力的結果。我相信金竹溪村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。今天,我人雖然調走了,但心永遠留在這,永遠是金竹溪人!”
到了告別的時候,村民們圍了上來,一圈又一圈。與車子不足5米的距離,張新建足足走了十多分鐘。這時,還不停有村民趕來,將一袋袋番薯、蘿卜等塞進后備箱。
上車前,張新建悄悄拉過一位村干部說:“大家的心意,我先收下。辛苦你等會兒到鄉里拿一下,幫我送回去。”
車漸行漸遠,鄉親們的手還在不停揮著,只見張新建的眼眶已滿是淚水……